多彩宁国

宁国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用新浪微博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搞定

!wechat_logintip!

查看: 1263|回复: 3

旺自己最.好的方式: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2-16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作者:国文

来源:国学生活(ID:gxsh789)


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曾说过:

“幸运并不是魔法,也不是上帝赐予的礼物。

幸运与否,其实是由你的思想和行为的指向所决定的。”

所谓的转运,不过是凭自己的本事,重启生活。

种因而有果,你的言行中,便藏着你的运气。

凡事不必火急火燎,把脚步放慢一点,把心态放平一点,福气自来。

01

慢语深思,言更真

琅琊王氏,被誉为“中华第一望族”,其家族人才济济。

从东汉至明清长达1700余年的岁月里,琅琊王氏家族孕育了36位皇后、36位驸马以及35位宰相,令人叹为观止。

而长盛不衰的秘诀,不过是“言宜慢,心宜善”的六字家规。

言慢,深思熟虑,才能少犯错误,少遇不测之祸。

《战国策》中讲述了一个故事:

赵太后初登大宝,秦国便发动猛烈攻击,赵国陷入危机,不得不向齐国求援。

然而,齐国却提出让赵国的长安君作为人质的条件。

赵太后因溺爱孩子便坚决拒绝,朝中所有关于人质的谏言都如同火上浇油,使得她的情绪难以控制。

可其中的一位大臣却与众不同,触龙深知赵太后的心思,他没有选择直接对抗,而是采取了迂回战术。

他不说质子的任何话题,反而关心太后的饮食起居,拉近与太后的关系。

随后,与太后谈论起疼爱子女的话题,以情动人。

待到时机成熟,触龙才开始劝解太后,若是长安君不经历磨炼,将来继位时,终是逃不过更大的危机。

在触龙的一番诚言中,赵太后明白了自己的短见之处,欣然接受了这一决定。

梁实秋先生曾说过:“那些会说话的人,人生已经赢了一大半。”

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时常急于表达,而忘了话语的重量。

一字一句,如同箭雨,重伤他人。世人都渴求听真话,却又偏爱那些“好听”的真话。

直言快语,虽坦诚,却免不了得罪人,但若能娓娓道来,更深入人心。

所谓“开口慢半拍”,话出口前,不妨让思绪稍作停歇。

做人,只说三分的话,另外七分,一边思索,一边选择。

放慢说话的速度,沉吟片刻,择言而发,与人交好,才能留有退路。

02

慢事细做,行更稳

《道德经》中云:“企者不立,跨者不行。”“企”,意为翘起脚跟,看似高大,却会让人疲惫不堪。

“跨”,代表大步或阔步,看似领先,但很快就会体力不支而落后。

步子迈得太大,走得太急,往往摔得更惨。唯有心平气和,沉着冷静,给自己留有缓冲期,才能得一圆满。

林间有一位虚尘禅师,深受人们尊敬的禅师。

一天,他行走在山间小径上,不经意间与一位面带忧愁的小商人邂逅。

小商人见到虚尘禅师,仿佛见到了救星一般,急忙上前诉苦:

“虚尘禅师,我一直牢记您的教诲,诚心经营我的小本生意,但不知为何,收入却不见增加,为什么呢!”

虚尘禅师听后,并未急于回答,而是平静道:“你可曾见过山间的苹果树?它春季花开,夏季硕果,秋季熟透。”

小商人闻言,微微点头,却又露出不解之色。

虚尘禅师继续说道:“然而,并非所有的苹果都会在同一时刻成熟。

有的早已红透,甘甜可口;而有的却青涩,且需更多的时日去酝酿。”

小商人听后,眉头紧锁,若有所思地说道:

“大师,您是说我就像那秋天还未成熟的苹果吗?”

虚尘禅师微笑着摇摇头,说:“你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这并不是说你不会成功,只是时机未到而已。”

小商人听后,恍然大悟。

他向虚尘禅师深深一鞠躬,感激地说道:

“多谢大师指点迷津!我明白了,做事不可急于求利,必须慢慢来。”

经营之道,尚且如此;做人,更是如此。

成大事业,需脚踏实地,稳扎稳打,细嚼苦甘,才能力克难关。

俞敏洪老师说:“急事慢做,走对比走快重要100倍。”

慢,并非停滞,而是在缓中思考,静中成长,找对行径方向。

徐行而观道,留白以成业。

给生活留一点空白,去沉淀,去储能,而后厚积薄发。

人生漫漫,不要妄想一步登天,以平常心,静待花开,终将在时光中收获满满的果实。

03

慢享生活,福更深

世界上最大的牢笼,往往是我们自己的内心。

给自己设定过高的期待,无异于自我束缚,自寻烦恼。

想要的太多,于是忙来忙去,忙坏了自己。

梁实秋说:“人在有闲的时候才最像是一个人,有闲暇去做人的工作,去享受人的生活。”

闲,时有滋味;慢,才有价值。

贺知章,一个用一生书写“岁月静好”的智者,他的人生箴言便是:别着急,慢慢来。

太平盛世,名利暗流涌动,高人竞相攀升权力。

贺知章环顾四周,满朝皆是权贵的大腿,只需轻轻一攀,就可尽享荣华富贵。

然而,他却甘愿在朝廷中保持低调,不争不抢,默默耕耘。

一天又一天,按时打卡,下班回家,过得平淡而自在的日子。

公元722年,贺知章已六十四岁高龄,虽仍是一名不显山不露水的官员,他对此毫不在意,只在生活中走慢调子。

744年,86岁的贺知章辞官回家,一路上,游山玩水,两耳不闻外物。

晚年的他,时常与好友谈论诗词,潜心修道,自是惬意。

无国难之忧,无家仇之恨,更无怀才不遇之叹,只有对生活的热爱。

《菜根谭》中讲:“苦乐无二境,迷悟非两心,只在一转念间耳。”

生活的压力,往往并非外界所施,而是内心自设的枷锁。

温饱无虞,已是一大幸事;身体无恙,便是福气满溢。

至于其他种种,有则如锦上添花,无则依然可以风华绝代。

繁杂人间,不刻意追求,反而能收获一生的轻松与自在。

累了,就倚靠片刻;就起身漫步;烦了,就到处漫步。

放慢脚步,不疾不徐,你会发现,当身心停下时,所有的疲惫与困扰都会悄然消散。

未来,不如做个俗人,随遇而安,方能活得自在坦然。



余华在《文城》中写道:“人生这道题,怎么选都会有遗憾,活着就是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生活坎坷不断,或许曾遭遇挫折,或许正咬紧牙关艰难地前行。

然而,眼前的困难只是暂时的,迟来的美好,更加值得期待。

话语过于急促,则情感难留;做事急于求成,则品质打折;日子匆匆而过,则滋味难寻。

生活,本就是一场值得细细品味的盛宴。

喧嚣世界,何不稍作停歇,享受久违的从容,找回透支的福报。

愿你我守护住自身的旺气,磨练成长,积累点滴,汇聚成光,照亮前行的路,遇见更好的自己。



作者:国文,来源:国学生活(ID:gxsh78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16 22: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好文,值得阅读修身养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21 21: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14 18: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lang mpage_weibo:header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隐私政策

宁国论坛客服微信号:ngbbs666 (悬停可扫码添加)
| 引擎地图|网站地图|小黑屋|宁国论坛 ( 皖B2-20130049 皖ICP备06003517号-1 咨询:13905639735 )
营业执照&经营证照 | 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渠道:0563-4237199
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渠道:139 5657 0300 渠道二:186 0563 0168
邮箱:369854012#qq.com(#替换为@)

34188102000001

GMT+8, 2025-5-1 01:02 , Processed in 0.044213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版权:宁国论坛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