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宁国

宁国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用新浪微博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搞定

!wechat_logintip!

查看: 2682|回复: 2

坚持定时锻炼,预防脊髓损伤后的健康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1-19 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由于脊髓损伤患者的日常活动不足以维持自身机体健康,容易出现与体重增加、胆固醇变化和高血糖相关的健康问题。脊髓损伤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更高。定期锻炼有助于降低 脊髓损伤后出现健康问题的风险。

定时定期锻炼的益处

有人说,锻炼会上瘾。只要坚持一段时间,就会停不下来。不仅有其中乐趣所在,还能增加肌肉力量、增强肢体灵活性、拉高参与活动的能力、减轻疼痛、改善血糖、降低心脏病风险、改善胆固醇、保持健康的体重、改善情绪和改善睡眠,成为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有力工具,何乐而不为?

锻炼的方法

可以使用器械辅助锻炼,也可以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进行锻炼。如外出上班、购物时采用手划轮椅。

脊髓损伤后的锻炼推荐拉伸、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三种形式:拉伸有打太极拳、伸展手脚、使用拉力带,或用站立架、站立轮椅站立等。有氧运动有轮椅篮球、游泳、手摇车和划船等。力量训练则是举哑铃、举重,以及去健身房或小区健身场地使用各种设施锻炼。

锻炼的时机

一、每星期2个半小时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每星期对所有主要肌肉群进行2天以上的力量训练;

二、每星期1个小时的高强度有氧运动,每星期对主要肌肉群2天以上的力量训练;

三、每星期2天以上中、高等强度相结合的力量训练,锻炼所有主要肌肉群。



拉伸主要肌肉群指肩膀、臀部、膝盖和脚踝,大部分患者都能可自己完成。定期拉伸可预防肌肉关节的僵硬,增加柔韧性。拉伸时注意动作轻缓,持续拉伸半分钟换位继续,逐步增加拉伸幅度。

所谓的有氧运动,就是在运动时吸入和消耗的氧气基本持平。简单地说,就是运动时能说话但不能大声唱,因为气接不上。而无氧运动就是剧烈运动了,强度大呼吸急促,肌肉处在“缺氧”状态下运动。

力量训练指患友们运动能控制的肌肉群,每位患友根据自己的伤病情况自主练习。可以和有氧运动同一天进行,但不计入有氧运动的时间。每个练习至少十次为一组,休息后再重复练习一到两次。

制定计划和目标

详细了解社区周边的资源,该资源无障碍情况如何,有没有可以利用的设施。如果附近有脊髓损伤患友可以听听他们的建议,约好时间一起锻炼彼此互为督促。

注意事项

要注意一些潜在的健康问题,锻炼必须是安全可靠的。如划轮椅的场地没有沟坎台阶,健身设施牢靠没有安全隐患,附近有无障碍厕所以保证按时间导,无知觉肢体接触的表面需柔软光滑以防皮肤受伤等。此外患友还要注意以下情况:

体温调节:脊髓损伤患友受伤平面下常常不出汗或少出汗,不要在无防护的烈日下运动。运动前后多喝水,带上必要的毛巾或喷雾器来帮助降温。寒冷季节确保手脚不被冻伤。

体位性低血压:高位脊髓损伤患友常会在改变体位时出现头晕、恶心、失衡等血压下降症状,在锻炼时避免快速改变体位,如遇上述症状请立即躺下,双脚抬高,直至症状消失,也可尝试使用腹部绑带和腿脚穿弹力袜等防护措施。

自主神经反射障碍:脊髓损伤因感觉障碍,机体的不适或刺激得不到改变,会通过血压升高的方式反映出来。通常会出现头痛、出汗、恶心、面部潮红等症状,膀胱满溢、便秘、压疮,甚至衣裤过紧都是可能的原因。当有如上症状时请立即停止运动,排查两便情况,衣裤松紧程度,如无法确定但症状持续,尽快寻求医院帮助。

骨质疏松和骨折:脊髓损伤患友往往伴随着骨质疏松症,增加骨折风险。运动中防止意外摔倒,使用健身器材时不得大幅度扭转下肢。运动后有任何不明原因的红肿需立刻就医查明原因。

小结

脊髓损伤后的日常活动不足以维持机体的健康,定时定期的锻炼有助于降低脊髓损伤后出现健康问题的风险。寻找适合自己的锻炼方法,制定目标激励和提醒自己,坚持下去不要放弃,同时也不要过度锻炼造成新的伤害,脊髓损伤后的你一定能改善身体的健康状况,从而身心愉悦的。


来源:嘘客之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19 17: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安徽宣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19 21: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
合理锻炼有剩健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lang mpage_weibo:header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隐私政策

宁国论坛客服微信号:ngbbs666 (悬停可扫码添加)
| 引擎地图|网站地图|小黑屋|宁国论坛 ( 皖B2-20130049 皖ICP备06003517号-1 咨询:13905639735 )
营业执照&经营证照 | 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渠道:0563-4237199
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渠道:139 5657 0300 渠道二:186 0563 0168
邮箱:369854012#qq.com(#替换为@)

34188102000001

GMT+8, 2025-4-30 21:41 , Processed in 0.046517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版权:宁国论坛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