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初分时,鸿蒙紫气孕出两缕精魄:一为“东方乙木青龙”,盘踞昆仑天池,司掌四时雨露;一为“太白玄蛇”,蛰伏云梦大泽,吞吐月华修行。二者本是一对阴阳道胎,青龙属阳,主生发;白蛇属阴,主敛藏。然因白蛇嗔念未净,渡劫时误吞雷火,堕入魔道,被天帝以“九霄锁龙链”镇于东海归墟。 三千年后,青龙奉命下界平息洪灾,化作青衫书生“沧溟”,于西津河畔遇一白衣女子“素璃”。此女实为白蛇一缕分魂转世,虽忘却前尘,却天生能驭水行云。沧溟见其心性纯良,暗查因果,方知此乃当年被镇雷峰塔下的白蛇,半数元神挣脱桎梏,历劫重修已近圆满。 素璃每逢月晦必遭“蚀骨寒毒”(实为归墟本体怨气反噬),东海归墟震动,锁链将断,白蛇本体欲借素璃肉身还阳 。沧溟面临抉择:若诛杀素璃可保三界安宁,但违背天道仁心;若纵其重生,恐酿滔天杀劫 。 为破死局,沧溟携素璃入地府求教后土娘娘,得启示:“欲解归墟劫,须寻‘天罡印’镇魔,‘月华珠’养魂。然二宝分属日月,非阴阳同体者不可取。” 素璃毅然割裂神魂,以蛇蜕炼成“阴阳帛”,与沧溟共修“龙蛇交感大法”——青龙化出木德真身被白蛇缠绕,以乙木生气中和寒毒;白蛇则以癸水之精滋养龙鳞,助其突破修为桎梏。 九幽黄泉畔,青龙白蛇首尾相衔,结成太极阵图。青龙鳞甲迸发青芒,如春藤蔓生;白蛇通体皎若霜雪,吐纳间星河倒悬。忽有黑云压顶,魔尊率众来袭,欲夺天罡印。沧溟挥袖引天河之水为剑,素璃化出千丈蛇躯,以尾为鞭,共演“沧浪碎岳诀”退敌。 沧溟和素璃取得法宝后直赴东海,但见归墟深处,白蛇本体已被魔气侵蚀,化作“玄冥孽龙”。素璃以月华珠照彻本心,泣诉:“昔日因贪嗔堕魔,今愿舍此残躯,换苍生太平!” 言毕自碎内丹,将毕生修为注入天罡印。沧溟悲啸震天,引动周天星辰之力,借素璃消散前留在他掌心的“一滴本命精血”,终将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象法相合一,重定归墟海眼。 有诗曰:青鳞白甲本同根,嗔海情天证道真。 归墟浪涌千劫尽,始知龙蛇是法身。 数千年后,沧溟归途中在皖东南宁国之西津河上游,困于港口湾。亿万年间,调一方风雨,护一方平安,现港口湾已更名为青龙湾。 青龙湾里常有青白二气交织, 有樵夫拾得玉简,上书:“阴阳非对立,善恶在寸心。龙蛇本同炁,乾坤一气吟。” 素璃也已远离雷峰塔,来到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的郊外,化为白石山护佑一方百姓。清末年间,因经常有人在白石山上遇见白蛇,当地官府改村名为白蛇村。1915年,村名再次更改为百善村,并沿用至今。 在这个故事当中,“龙蛇交感”寓意青龙(阳)与白蛇(阴)的纠缠,暗喻道教“孤阴不生,独阳不长”的修炼至理;“归墟之劫”象征修行者内心的贪嗔执念,唯有直面因果、舍己为道,方可超脱轮回;“天罡印与月华珠”则分别代表“天规”与“人情”,暗示真正的天道需刚柔并济。 在宣石博物馆里藏有一方水墨宣石“龙行天下”,此石如巨龙腾云,一跃千里之势,遨游在云端的青龙,是无边法力的神物,亦是帝王的象征;青龙的身上,缠绕着白蛇,正是素璃和沧溟共修“龙蛇交感大法”的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