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苏东坡,是从……不对,我根本就不认识苏东坡。只不过读过一些他写的诗词,看过一些关于他的文章。知道一些他与宁国……不对,是知道一些他与陶渊明和葛洪的故事。 在广东惠州苏轼故居的旁边有一个三贤祠,里面供奉的是陶潜(渊明)、葛洪(稚川)和苏轼(东坡)。 关于三贤祠的来历,苏轼的诗《和陶读〈山海经〉》,已经说的非常明确,后人也是帮他完成了心中的愿望。 今日天始霜,众木敛以疏。幽人掩关卧,明景翻空庐。 开心无良友,寓眼得奇书。建德有遗民,道远我无车。 无粮食自足,岂谓谷与蔬。愧此稚川翁,千载与我俱。 画我与渊明,可作三士图。学道虽恨晚,赋诗岂不如。 根据宁国《葛氏家谱》的记载,葛洪(283年-363年)出生在江苏丹阳郡(今江苏句容县),生于西晋,幼时学道,因东晋开国有功,赐爵关内侯。咸和(326年-334年)初,司徒王导召葛洪补州主簿,转司徒掾,迁咨议参军。葛洪听闻交趾出产丹砂,自行请求出任勾漏令。赴任途经广州,刺史邓岳表示愿供其原料在罗浮山炼丹,葛洪遂决定中止赴任的行程,从此隐居于罗浮山。葛洪在朱明洞前建南庵,修行炼丹,著书讲学。 公元343年前后,葛洪欲返回故里,途经宁国西乡罗陵湾(今青龙乡龙阁村葛村),见山深林密,风景绝世,是修行的好地方,且离句容不远,就携其第五子留居于此。 据《宁国市青龙乡葛氏家族简介》(作者:高生元),葛洪为宁国葛氏一世祖,卒于东晋兴宁元年(363年),享年81岁。晚年在宁国生活了二十年,死后葬于宁国。自葛洪迁来宁国罗陵湾,惟五子善五公居宁国。历经1600余年,葛氏子孙后代遍及宁国城乡。 “真也天境艺术养生度假区”位于西津河太极湾北侧,正是葛洪当年炼丹之地,史称“洪崖仙迹”,为明清时期宁国县城周边十二景之一。 因为研究葛洪,我们了解了苏轼、陶渊明和葛洪的关系,苏轼非常崇拜陶渊明,后来在广东惠州的时候,写了109首“和陶诗”,这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苏轼在《书李简夫诗集后》(为李简夫诗集题跋)里有一段话:“渊明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求食,饱则具鸡黍以迎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 仔细研究这段话,你一定会自觉地为“真也”两个字赋于一种特殊的含义;通过品味“真也”的内涵,你也一定会在真也天境艺术养生度假区找到“身在桃源”的感受。 抓住苏东坡,就能讲好真也的故事;抓住苏东坡,就能讲好葛洪的故事;抓住苏东坡,就能讲好美食的故事;抓住苏东坡,就能讲好旅游的故事。 黄州、惠州、儋州;还有杭州,徽州、扬州。 青龙湾的水、西津河的雾;刘村坝的历史、陶渊明的真也。 莫怪储家滩的美、莫怪红杉林的艳;莫怪月亮湾的袅袅炊烟、莫怪桃岭上的风光无限…… 那都是你的背景,那都是你的铺垫。 东一站广场,缺得是一座砖雕:正面是三个人与一首诗,背面是苏东坡的那段话。 抓住苏东坡,做好旅游大文章,是真也的机会,是宁国的机会,更是皖南川藏线的机会。 苏东坡,你别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