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宣石与红楼梦的故事 一、红楼梦里的宣石 在《红楼梦》里,薛宝琴聪明伶俐,深得贾母疼爱。贾府的总管赖大婶子为了讨贾母的欢喜,送了两盆水仙花、两盆腊梅花给她。 薛宝琴和林黛玉都是寄居贾府的女孩,交情甚为投契。薛宝琴仰慕林黛玉的诗才,就把水仙花送一盆给了黛玉。这就是“潇湘馆里单瓣水仙”的来历。 传说中水仙是娥皇女英的化身。舜帝南巡驾崩后,二女双双殉情。上天垂怜,将二人魂魄化为江边水仙,她们从此成为水仙花神。 又有一说:舜帝已死,埋在九嶷山下,二妃得知后,抱竹痛哭,泪染青竹,泪尽而死,此竹因称“潇湘竹”或“湘妃竹”。后世称二女为“湘夫人”。 曹雪芹甚是疼念黛玉,在“潇湘馆”里耗费了大量笔墨。书中,玲珑的潇湘馆,栽满修竹幽篁,便是寻常冬日里的花,也觉其他的花配不上黛玉的德行,只是非水仙莫属。 黛玉本是绛珠仙子,因贾宝玉的上一世神瑛侍者,用仙水浇灌快要枯死的绛珠仙草,让它重又活过来,并得到仙水的灵气,转世投胎为一女子,并与贾宝玉有了不解之缘。 神瑛侍者得了女娲补天丢弃的一块顽石,转世后便成了“通灵宝玉”。由于前世的缘分,这“潇湘馆”里的水仙,天生就与石头相伴。 “潇湘馆”里的单瓣水仙,净植在玉石的条盆里。玉石的洁净与清透,愈托着这水仙卓荦而不群,遗世而独立,这正是黛玉的品格。盆中又点着宣石,按照明代园林家计成《园冶》所载:“宣石产于宁国,其色洁白,俨如雪山也。”宣石衬得这玉盆与水仙更加的清透与凛冽。 二、红楼梦与宁国的渊源 已故的原宁国市政协主席张贤南,曾任《红楼梦》文化与宁国旅游研究会会长。对于《红楼梦》,张老年轻的时候就手不释卷。他带领一班人通过研读《红楼梦》,发现《红楼梦》与宁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第二回中交代了宁国府宅和荣国府宅的来历;《红楼梦》中有一处叫葫芦庙的,而宁国也有一处葫芦庙。 通灵宝玉是《红楼梦》主人公贾宝玉的护身符。而宁国北部有“通灵峰”,自唐朝开始,便是宁国的著名风景胜地。通灵峰上有一块巨石,正面看似金鸡独立,侧面看又如骏马腾空,所以称为“鸡冠石”,又称“石马”。山上有寺,号称“通灵寺”,始建于唐朝,寺中有井三眼,历代香火鼎盛。这“宝玉”与通灵峰的石头又是何等相似。 据清嘉庆府志记载:“嵩山在(宁国)县西北七里,高二百丈,周围三十里,其峰笔立,近邑唯此山殊秀,旁有大黄山、小黄山”。这“大黄山”与《红楼梦》中的“大荒山”音韵极其相似。 《红楼梦》中的宁国府、荣国府与明代的宁国公主(朱元璋大战宁国其间出生的次女)、荣国府(梅驸马府)在名称上的雷同并非偶然,极可能是有着借名和原型的渊源关系。 如此说来,那被遗弃在“大荒山”、“高经十二丈,一方经二十四丈”,却“无材补天”、“大而无用”的石头,极有可能就是一块宣石,以至于让林黛玉爱之不得、弃之不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