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画吾说 黄宝琛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我出生在徽州歙县的一个书香门第,是嬉戏在新安江畔,成长于青砖黛瓦、马头墙的徽派建筑里。那雕刻精美、充满神奇色彩的各式牌坊;那恬适幽静、梦幻飘逸的小桥流水人家,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我自幼喜欢绘画,国画在孩童时期就已有接触,族中长辈黄宾虹和祖父、父亲素有往来,大师的书画我小时就拜读过,耳濡目染,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早已播下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种子。一九五九年,我考入安徽艺术学院,著名画家孔小瑜、童雪鸿、张君逸、郑震和郭公达就成了我的老师,在校三年,受益匪浅。毕业后,我回到皖南,在一个县级剧团任舞美设计二十余年。在漫长的舞美生涯中,我背着画箱,一根扁担两条腿,自挑行李和道具,穿越于山水之间,随团下乡演出。一幅幅“春山艳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的画卷,使我对大自然有了一种依依的眷恋。 艺术是相通的。我从事舞美多年,对国画这门艺术虽早有接触,却又很陌生,甚至连宣纸都未曾摸过。也许是幼年埋下的种子到了发芽的时候吧,一九九七年,我即将从岗位上退下时,竟迷恋起笔墨丹青,开始了对山水画的尝试。中国画必须具有驾驭笔墨的能力,山水画只有达到技法和体貌的完美结合,才能创造出具有生命力的画作。我在研习中,师造化、重写生,同时,不断地品味着前辈和同道的绘画作品,探索自己前行的方向,并在传统技法和现代审美之间寻求出路。我喜欢用大笔、大墨和大纸作画,提起画笔,那润泽的原野、朦胧的山峦、苍茫的夕阳和恬静的幽谷就会呈现在我的脑海,我会充满激情,如痴如醉、随心信笔、任意挥洒,让自己的笔墨遨游在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的大自然怀抱中。我尽力去表达天地灵气,寻求“天人合一”的绝妙意境。我的泼墨山水画,力求气韵生动、水墨淋漓、气势磅礴的画面效果。在创作中,自觉是自我情感的舒展,是记忆的灵动,是情绪的宣泄。可以说,我的一幅幅山水画就是一篇篇行者的日记,她是我心中的诗,是我生命的歌;她是我的记忆,是我流淌的人生岁月。我想,把自己对自然的认知和感触用笔墨袒露给读者,和大家做一次心与心的交流,这不也挺有意义吗? 人老笔稚,我深知要把心中的山水真正地表达成笔端的山水,把我绘制的山水真正地成为“我”的山水,路还很长。我当珍惜余日,探索不止。只要不停步地走下去,我就会感到踏实和满足。 这些山水画拙作在我古稀之年暨从艺五十周年之际已结集出版,甚感欣慰。我绘山水,只图自己的心臆抒发,不思观者喜恶,今日将她呈献给大家,无论说高道低、评长论短,我都将受益其中。五十年笔耕路,多皆仰仗师友、同仁的教诲和帮助。这些山水画能顺利出版,更得益于大家的鼎力支持以及摄影家徐祥的热心关照,在此一并叩首致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