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宁国

宁国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用新浪微博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搞定

!wechat_logintip!

查看: 1388|回复: 6

[游记分享] 宣石博物馆展厅里的徽文化元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2-20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安徽宣城
在宣石博物馆负一楼展厅,是徽派小厅布局风格,整个展厅分为了“雨公厅”、“红楼梦厅”、“香雪堂厅”等七个主题展厅,在厅与厅之间,有一些过渡连接。
每一个展厅都有特定的宣石文化与故事。比如“红楼梦厅”,就是讲的潇湘馆里“木石缘”的故事,以及荣国府与江南的渊源;“雨公厅”讲的是清初宁国文坛名宿汪作霖创作《宣石赋》的故事;“香雪堂厅”讲的是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与苏州梅园“香雪海”的不解之縁。
但是,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徽文化的一些知识,让游客在宣石博物馆徽派展厅内欣赏宣石展品的同时,对徽派建筑和徽文化也有一个简单的了解。
一、门当和户对
门当和户对是中国传统建筑(尤其是徽派建筑)中的两种重要构件,也是徽州文化中体现社会地位和家族身份的象征。它们不仅具有实用功能,更承载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后来演变为成语“门当户对”,用以形容婚姻或社会关系中双方地位的匹配。
1门当  
门当是位于宅院大门底部两侧的石制构件,通常为方形或鼓形,起到固定门框、承托门轴的作用,后来演化成大门两侧的石鼓。徽派建筑中,门当的造型和雕刻尤为讲究:
箱形门当:形如书箱,多用于文官或书香门第,象征“诗书传家”。
鼓形门当:形如战鼓,常见于武官或军功世家,寓意“威武刚毅”。
雕刻纹样:常饰以瑞兽、花草、吉祥图案(如狮子、莲花、如意等),体现主人的审美与追求。
社会象征:  
门当的材质、大小和装饰直接反映主人的身份地位,例如官员或富商的门当更为精美,而普通百姓则较为朴素。
2户对
户对是嵌于门楣上方的砖雕或木雕构件,通常成对出现,形似短柱或方印,垂直于门框。徽派建筑中,户对的数量和形制有严格规制:
数量等级:  
一品官员宅门可设四个户对,二品至五品递减(三、二、一个),百姓通常无权使用。
雕刻内容:  
多刻有“吉祥如意”“福禄寿喜”等文字,或象征富贵平安的图案(如牡丹、云纹)。
文化意义:  
户对的数目与主人的官职品级挂钩,是古代等级制度的直观体现,也暗含家族对子孙“登科及第”的期许。
3成语“门当户对”的由来
古代联姻时,双方家庭会通过观察对方的门当和户对来判断社会地位是否匹配。若两家的门当形制相近、户对数量相当,则被视为“门第相当”,适合结亲。这一习俗逐渐演变为强调婚姻中双方经济、文化背景相契合的成语。
4徽文化中的特殊意义
徽州地区明清时期徽商兴盛,他们通过营建宅院彰显财富与文化底蕴。门当和户对在徽派建筑中不仅是实用构件,更是家族荣耀与儒家伦理(如忠孝、科举功名)的物化表达。例如:
徽商宅邸常以精致门当展示财力,同时以户对数量隐喻“亦商亦儒”的身份。
雕刻题材常融合儒家典故(如“渔樵耕读”)或道家符号(如八卦),体现徽州文化中儒道交融的特点。
门当与户对是徽派建筑中兼具实用与象征意义的构件,通过形制、数量和装饰传递主人的社会地位、职业背景及家族价值观。它们不仅是古代建筑艺术的缩影,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等级观念与家族伦理的载体,而“门当户对”的成语则延续了这种文化逻辑,成为社会关系匹配的隐喻。
二、水口文化
徽州村落中的“水口文化”是徽州传统村落规划与风水理念结合的独特产物,既是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生态智慧,也是宗族社会、民间信仰和徽商文化的综合体现。水口不仅是村落的水利枢纽,更是徽州人精神世界的象征空间,承载着聚落风水、财富聚散、家族兴衰的文化寓意。
1何为“水口”
地理定义:水口指村落水系(河流、溪涧)的入口与出口,通常位于村落的“村头或村尾”,是村落与外界自然环境的交界处。徽州人认为水象征“财气”,水口如同村落的“门户”,需精心营造以“锁住财源、避灾纳福”。
功能复合性:  
一是水利工程:调节水流,防洪灌溉。  
二是风水屏障:通过人工改造(植树、建桥、筑坝等)形成“藏风聚气”的格局。  
三是精神空间:融合亭台楼阁、古树庙宇,成为村民祭祀、社交的公共空间。
2水口文化的核心要素
(1) 风水理念:藏风聚气,以水为财
徽州村落多依山傍水而建,水口是风水中的“气口”。根据风水理论:
天门开,地户闭:水流入村处(天门)宜开阔,象征财源广进;水流出村处(地户)宜狭窄曲折,象征财气不散。  
人工改造:通过植树造林(如樟树、枫杨)、建桥(锁住水脉)、比如宏村的南湖与月沼通过水口连通,水系设计暗合“牛形村落”风水布局;婺源晓起村的水口处“双井印月”,井口一圆一方,象征天地和谐。
(2) 建筑与自然景观的融合
水口常被营造成园林化的公共空间,建筑元素包括:
:如拱桥、廊桥(如歙县北岸廊桥),桥身刻“泰山石敢当”镇水辟邪。  
亭阁:供人休憩,如“文昌阁”祈求文运,“社公庙”祭祀土地神。  
古树:被视为“风水树”,如樟树象征长寿,银杏代表家族繁衍。  
塔、坝:如绩溪龙川的“灵山庵塔”,用于镇水口、兴文运。
(3) 宗族管理与生态保护
水口是宗族权力的象征,常立碑刻乡约,禁止砍伐树木、污染水源。例如:歙县棠樾村,清代《棠樾西畴塘水口禁碑》规定“砍伐水口树木者罚戏一台”。  
生态智慧:通过保护水口林涵养水源,形成可持续的村落生态系统。
3. 水口文化的社会意义
(1) 宗族凝聚力的体现
水口建设多由宗族集资完成,如徽商富贾捐资修桥铺路、建文昌阁,以此彰显家族实力与社会地位。水口空间也成为宗族举办仪式(如祭祖、庙会)的场所。
(2) 徽商文化的映射
徽商常年在外经商,认为水口关乎家族兴衰,故重金营造水口,寄托“财源如水,汇聚不散”的愿望。例如:
黟县西递村:水口“梧赓桥”畔建“走马楼”,寓意“财马奔腾”。  
休宁万安镇:水口处设“罗盘雕塑”,象征徽商“行商天下,不忘根本”。
3)民间信仰的载体
水口被视为“人神共居”之地,常见信仰活动:
    祭祀水口神:如拜“水口老爷”、“社公”,祈求风调雨顺。  
禁忌与巫术:如孕妇不得靠近水口林,以免冲撞风水。
徽州水口的代表村落主要有宏村、婺源李坑、歙县许村等。
4现代启示
水口文化体现了徽州人“天人合一”的生态观和“以文化景”的审美智慧。当代乡村振兴中,徽州古村落的水口修复(如补植风水林、重建古亭)不仅是文化遗产保护,更重新激活了传统社区凝聚力。
水口是徽州村落的“灵魂”,它将自然地理、风水信仰、宗族伦理与生活艺术融为一体,堪称中国古代村落规划的典范。若有机会探访徽州,不妨从水口走入村落,感受“一水护田,亭阁锁烟”的意境。
三、四水归堂
徽派建筑中的“四水归堂”是传统民居设计的核心特色之一,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和徽州人独特的生态智慧。“四水归堂”(或“四水归明堂”),即通过建筑结构将雨水汇集至天井,象征“财气内聚、家族兴旺”。这一设计不仅具有实用功能,更承载着徽州文化的深层寓意。
(一)、“四水归堂”的含义
1字面解释
“四水”:指建筑屋顶四面坡面的雨水。
“归堂”:雨水通过屋顶斜坡流向天井,汇入堂前(明堂)水池或地下暗渠,形成“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格局。
2文化象征
聚财观念:水在风水学中代表“财”,四水归堂寓意“四方财源汇聚家中”。
家族伦理:天井是家族活动的中心,雨水向内汇聚象征家族团结、人丁兴旺。
自然循环:体现徽州人“顺应自然”的生态观,雨水循环利用,暗合“取之于天,用之于家”的朴素哲学。
二)、实际运用:建筑结构与功能
“四水归堂”通过天井的精细化设计实现,其具体运用体现在以下方面:
1天井的结构设计
屋顶斜坡:徽派民居屋顶呈向内倾斜的单坡或双坡(如“人字形”),坡度精准计算,确保雨水快速流向天井。
水枧导流:屋檐处安装石制或木制水枧(水槽),将雨水引入天井下方的明沟或暗渠。
蓄水与排水
水池:部分天井中央设石制水池(如黟县卢村志诚堂),兼具养鱼、防火功能。
暗渠:雨水经地下暗渠排入村中水系,避免内涝(如宏村“牛肠”水系统)。
2空间功能拓展
采光通风:天井高窄如“烟囱”,形成气流循环(“拔风效应”),调节室内温湿度。
社交中心:天井周围环绕厅堂、厢房,成为家族议事、节庆活动的核心空间。
文化载体:天井地面常以青石板铺就,雕刻“钱纹”“回纹”等吉祥图案,强化聚财寓意。
3材料与工艺
    青瓦白墙:白色墙体反射阳光,减少热量吸收;青瓦吸水性强,减缓雨水流速。
石材防潮:天井四周用青石砌筑墙基和排水沟,防止水渍侵蚀木质结构。
三)、典型案例:徽派建筑中的“四水归堂”有宏村承志堂天井布局:前后两进天井,主天井用于接待宾客,后天井连通厨房,功能分区明确。雨水经暗渠汇入月沼,与村落水系完美融合;西递大夫第双层天井:楼上楼下天井垂直对应,形成立体排水网络,天井四周栏板刻“梅兰竹菊”,象征主人品格,同时遮挡雨水飞溅;歙县棠樾保艾堂蓄水设计:天井下方设大型石制蓄水池,用于日常盥洗,体现节水理念,水池中央立石雕“鳌鱼”,寓意“独占鳌头”,寄托科举高中的愿望。
、文化延伸:从“四水归堂”到徽州社会
1宗族制度:天井的向心性强化了家族凝聚力,体现“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儒家伦理。  
2徽商精神:商人通过天井的精致建造展示财力,同时以“聚财”寓意鞭策子孙勤俭持家。  
3生态智慧:雨水收集与村落水口(外部水系)形成闭环,构成可持续的水资源管理系统。
当代建筑设计中,“四水归堂”理念仍被借鉴:  
生态建筑:如苏州博物馆的天井庭院,融合传统排水与现代节水技术。  
文化符号:徽州民宿常复原天井结构,营造“围合感”,传递乡土文化记忆。
“四水归堂”是徽派建筑“以形载道”的典范,它将自然规律、实用功能与文化象征无缝衔接。天井之下,雨水滴答声仿佛在诉说徽州人“聚财兴家”的渴望,而青石板上流淌的不仅是水流,更是数百年来徽商文化、宗族伦理与生态智慧的绵延不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20 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安徽
堆砌太多,繁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20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安徽宣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20 20: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20 20: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21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安徽宣城
路过帮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3-1 0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安徽宣城
三八妇女节期间,宁国市宣石博物馆有优惠活动。关注“宁国市宣石博物馆”公众号,38元购双人票。游园踏青的同时,可参观博物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lang mpage_weibo:header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隐私政策

宁国论坛客服微信号:ngbbs666 (悬停可扫码添加)
| 引擎地图|网站地图|小黑屋|宁国论坛 ( 皖B2-20130049 皖ICP备06003517号-1 咨询:13905639735 )
营业执照&经营证照 | 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渠道:0563-4237199
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渠道:139 5657 0300 渠道二:186 0563 0168
邮箱:369854012#qq.com(#替换为@)

34188102000001

GMT+8, 2025-5-7 18:13 , Processed in 0.047427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版权:宁国论坛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