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9067869 发表于 2023-8-8 08:23

谈孝


柔刚(269067869)



先说几件不孝子的事,给大家听听。
一、在外地打工的儿子,突然接到父亲病危的消息,他请了一个星期的假,风尘仆仆地赶回家。见到儿子后,老父亲的那一口气始终悠着不断。儿子满含焦急地对父亲说:老父亲呀,你怎么还不咽气呀!我只请了一个星期的假呀!父亲听罢儿子的话,老泪纵横,眼一闭,腿一伸,咽气了。。。。。。
二、我的对面坐着父子俩,听听他们的对话:
儿子:老爸,我准备结婚了!
父亲:好啊,好啊!
儿子:可是,没有钱啊!
       父亲面有难色:不要急,我们慢慢想办法。
       儿子恼羞成怒,用手指点着父亲的额头说:就怪你这个老东西没有本事!。。。。。。
       我恨不得跑到厨房拿起菜刀剁掉这个不孝子的爪子!
三、心酸父亲的来信 2005年11月,南京大学的公告栏里贴出了这样一封信,信中写道:
       儿子:尽管你伤透了父母的心,但你终究是我们的儿子。
       你读大学期间,我们一共只收到你的三封信,信的内容很短,通篇看不到你对父母的一句嘘寒问暖,言语只奔主题:钱!   你妈妈下岗,整个家庭就靠你爸爸微薄的工资来养家。你平时回家在我们面前却大谈别人的老爸老妈如何大方、如何有钱,怪我们做父母的无能。你的这些话就好像刀子一样只戳我们的啊......
       看完这封信真叫人心酸呀!
父母把孩子培养大,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花费了多少心血呀!
       说实话,现在尤其是农村家庭为了培养子女读书可以说倾其所有,子女一个大学读完,家庭的经济状况一下回到了解放前,一贫如洗!
       为了子女的婚姻更是砸锅卖铁、债台高筑!像这样脱贫又至贫的家庭比比皆是!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而孩子不仅没有感恩之心,却认为理所当然,不懂得知恩图报,只知伸手要钱;不懂得体贴父母,只把父母当摇钱树!
       这已是当今青少年乃至被称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多么可怕的现象!
四、1992年10月29日《北票市报》头版刊登了一篇新闻:
       怪哉!活人送进火化厂
      10月8日晚,殡仪馆整容工宝爱忠揭开死者蒙面纸时,发现死者的眼皮眨了一下,这一突如其来的情形把他吓坏了。他赶紧找来火化工马凌玉、孟繁汉,再仔细一看:死者的眼睛慢慢地睁开了,还掉下了眼泪!
       三个人异口同声地说:这人没有死!后报公安机关,经调查:两个儿子怕赡养老人,把多年患有脑血栓的母亲,活活地送往了火化厂!
       该天打雷劈的不孝子呀!
      乌鸦尚知反哺,羊羔也懂跪乳。不孝子,你们的良心哪里去了!!
       知道“孝”字怎么写吗?!
      古人造字,“孝”字拆开来就是:“耂”和“子”,意思就是儿子跪在父母脚下。男儿膝下有黄金,但要跪苍天和双亲啊!
       孝,即“善事父母”,就是对父母要尽心奉养。
       孝,是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也就是要为父母养老送终!
       所谓孝,就是要感激父母、感觉自然、感激社会、感激祖国,感激所有帮助过自己的人!
       所谓孝,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在我的人生字典里有这样一句话:我以为,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再坏也坏不到哪里去!
       因为,他有爱心!一个不孝顺父母的人再好也好不到哪里去!很难想象,一个连父母、连自己亲人都不爱的人,他还会爱别人吗?
       古时汉高祖刘邦为争天下,其父母被项羽所擒,当项羽威胁其要蒸其父母时,刘邦却厚颜无耻地说:“愿分得一杯羹 ”
       如此不孝之徒,尽管称王称霸,却依然遭到历史的鞭挞!
      孝是天下的大义,由此看来,不孝之人无论你是凡人还是伟人,都会遭到历史的唾弃!
       陈毅元帅堪称“孝子”楷模!半生戎马生涯,为“忠孝难以两全”而始终心感愧疚。
   1962年陈毅出访途经成都看望病中的老母亲,他亲手给母亲洗尿布,看见母亲面有难色,他说:娘,您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次 尿布,纵然我为您洗上十条、百条、千条,也难报您的养育之恩啊!
      在中国封建社会,不孝就是犯罪。
    《唐律名例》规定:“供养有缺;居父母丧自嫁娶,若作乐,释服从吉;闻祖父祖母父母丧匿不举哀。。。。。。”就是对祖父母父母不尽最大能力奉养,隐匿祖父母父母死亡消息不举办丧事的。。。。。。等等不孝行为,属于犯罪行为,都应受 到严厉的惩罚!
   好在当今社会,把 “常回家看看”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也算是对天下父母莫大的安慰!
       古有二十四孝,今有孝的传人。从古至今,有多少孝心故事流传天下:
一、卧冰求鲤。
晋朝时期,有个叫王祥的人,知道继母喜欢吃鲤鱼,在冰冻三尺的冬天,为能得到鲤鱼,赤身卧在冰上,浑身冻得通红,仍默默祷告求鱼。此举感动河神,霎时间,冰河开裂,两条活蹦乱跳的鲤鱼从冰缝中跃出。他的举动被传为佳话。
       有诗颂曰: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冰河上,留得卧冰模。
二、闻雷泣墓。
      魏国有一个王裒(póu ),知道母亲胆小,每当天空打雷时便守在母亲身边给母亲壮胆。母亲去世后,儿子把她埋葬在山林中寂静的地方,一到刮风下雨,他便奔跑到母亲坟墓前跪拜,并低声哭诉:儿子在这里陪着您,母亲大人啊您不要害怕。
       有诗赞曰:慈母怕闻雷,冰魄宿夜台;阿香时一震,到墓绕千回。
三、瀑布成美酒。
      日本美浓国(现日本歧埠县),一父子俩相依为命,儿子知道父亲爱喝酒,可家中连买米的钱也没有。
       他便天天上山砍柴,为的是换酒给父亲喝。他的行为感动了苍天,老天将山中一股泉眼中流出的瀑布变成了美酒。人们把那条流着酒水的瀑布称为“养老瀑布”。
四、不要回报的爱。
      有一个大款的母亲,因年纪大了,牙齿全坏掉了。儿子开车带着母亲去镶牙。
       到医院后,母亲心疼儿子的钱,便要求医生做一副便宜的假牙。可令母亲失望的是大款儿子却无动于衷,只顾打着电话、抽着雪茄,根本没有理会母亲。母亲只得忍泪颤微微地从口袋里摸出一个布包,一层层地打开,拿出钱交了押金。。。。。。
       正当医院里医生义愤填膺地大骂大款儿子的时候,儿子转回来了。他掏出一沓钱交给医生说:“麻烦您给我母亲镶最好的假牙。不过,请您们不要告诉我母亲实情。因为,我母亲是个非常节俭的人,我不想她不兴 ”。   刹那间,儿子的形象在众人面前高大起来!多么优秀的儿子!
五、老人是把锁。
       城市里有三个儿子,父亲去世后,分别轮流赡养母亲。第一个月在大儿子家,大儿子把烧得好吃的菜留在厨房给自己和妻儿吃,让老娘吃剩菜剩饭。
   母亲受下了这口气,到二儿子家。谁知二儿子更狡诈,给母亲喝比水还稀的粥 ,母亲没有怨言。
       到了三儿子家,三儿子看到消瘦的母亲,精心调养、悉心照料,母亲的身体很快便硬朗起来。她逢人便夸自己的三儿子好。
   三儿子是个书生,说起话来也满含哲理:人老了,对晚辈总是有用的。越老的人越是家里的福星!别看这把老骨头,却能保持我们家院子的整洁与安宁,同时也赐给我们后人一种对家的向往和亲近。
       记住,老人是一把锁啊!它能锁住儿女的心。。。。。。。
       心中有孝,才能感悟充满孝心的世界;心存感激,才能体验生活带给我们的美好!
   在港口尤其是赵村一带,人们谈论起谁比较有孝心,大家都会对我竖起大拇指。
    其实,我哪里算什么孝啊!父亲年迈时还自己亲自下田劳动,晚年靠得是他们自己辛辛苦苦经营的小店维持温饱。我仅仅是偶尔陪陪他们说说话,有时给点小钱,死后为他们披麻戴孝送终安葬。
   我想,这是天下做儿女的最起码的责任吧!
   每到扫墓时节,看到父母的坟墓荒草萋萋,禁不住悲从中来、泪流满面:子欲孝而亲不在啊!
   我们经常看到送殡的队伍,那些呼天抢地哭嚎的孝子,他们是在忏悔自己没有在父母活着的时候尽好孝啊!
   朋友,别光忙着打拼自己的事业,忘了好好的陪陪父母,赶紧趁父母还健在的时候,好好地尽自己的一份孝心,因为,他们同我们在一起的日子是过一天少一天啊!千万不能象有些人那样活着不孝,死了学鬼叫啊!
   现在许多孩子的不孝与父母的溺爱有直接的关系。
   孩子在小的时候应该如何教育呢?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是孩子的榜样!
   首先要培养他们的责任心;第二要引导孩子孝敬父母、尊重父母;第三要培养孩子懂得尊重周围的人。
       做父母的要恩威并重,教育孩子积极向上,学会自食其力。不能只扮演孩子的银行,孩子要什么给什么,要多少,给多少,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只能是寄生虫!这样的孩子能成才吗?
       看看现在多少年青人,平日拼命熬夜,晚上不睡觉,早晨起不来,生活作息日夜颠倒,一团混乱。这些人要么不务正业、飞扬跋扈,要么不思进取、好逸恶劳。想想这些孩子的成长历程,我们做家长的没有责任吗?!
       佛曰:世界诸事皆有因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善恶到头都有报应的。
      中国有句谚语:“百善孝为先”,可见孝敬父母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是占第一位的。很难想象,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他怎么会热爱他的祖国和人民!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子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敬自家的长辈,才能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也就会爱抚别人家的孩子),我们不仅要孝顺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尊老爱幼的淳朴厚重的民风。
      下面是几段有关“孝”的名言警句,照本宣科,以唤醒我们沉睡、麻木的心灵:
1、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出自《劝报亲恩篇》。
注释:要时刻体贴、理解父母,不要让父母操心。
2、慎,朝夕伺候莫厌烦。——出自《劝报亲恩篇》。
注释:父母出入(门)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厌烦。
3、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出自《名贤集》。
注释:在家庭贫困的时候,才能发现真正的孝子,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才能识别真正的忠臣。
4、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出自《三国志·魏书》。
注释:不尊敬别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己的父母。
5、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出自(春秋)《孟子·尽心上》
注释:孟子说:”亲爱父母亲,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
6、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而天下平。“——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孟子说:”只要人人各自亲爱自己的双亲,各自尊敬自己的长辈,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
7、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出自(明)《增广贤文》。
注释:妻子贤惠,她的丈夫灾祸就少,子女孝顺,父母就心情舒畅。
8、千万经典,孝义为先。——出自(清)《增广贤文》
注释:成千上万部经典上都说,孝和义是人首先应当做到的。
9、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出自《家语·弟行》。
注释:孝敬父母是道德的开始,敬爱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诚是道德的方向。
10、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注释: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
11、首孝弟,次谨信。——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注释:首先要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其次要谨慎,守信用。
12、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出自《大学》
注释:做人子的,做到孝顺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爱儿子。
13、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出自《孝经》。
注释:孝是天经地义的。
14、孝子亲则子孝,钦于人则众钦。——出自(宋)林逋《省心录》。
注释:你对父母孝顺,你的子女对你也孝顺;你敬重别人,别人也敬重你。
15、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出自(明)《增广贤文》。
注释:小羊跪着吃奶,小乌鸦能反过来喂养老乌鸦,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16、要问如何把亲孝,孝亲不止在吃穿;孝亲不教亲生气,爱亲敬亲孝乃全。——出自《动报亲恩篇》。
注释: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只是给他们吃饱穿暖;孝敬父母还不要叫父母生气,热爱、尊敬父母才是全孝。
17、要知亲恩,看你儿郎;要求子顺,先孝爹娘。——出自《四言》。
注释:养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顺你,你就必须首先孝顺你自己的父母。
18、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出自(春秋)《礼记》。
注释:曾子说:“孝有三点,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给父母带来耻辱,再次是能养活父母”。
19、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
注释: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
20、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
注释:孔子说:“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为他们长寿而高兴,一方面为他们衰老而担忧。”
21、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出自《劝报亲恩篇》。
注释:好饭先给父母吃,好衣先给父母穿。
22、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出自《劝报亲恩篇》。
注释:父母召唤,应马上答应,不能怠慢,要诚心诚意,面带欢笑。
23、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出自《劝报亲恩篇》。
注释: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
24、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出自《劝报亲恩篇》。
注释:不要让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让父母分担你的忧愁
https://tp.ngbbs.cn/pic/20230808/1691453361657852_246.jpg
https://tp.ngbbs.cn/pic/20230808/1691453361659785_348.jpg
https://tp.ngbbs.cn/pic/20230808/1691453361659906_176.jpg
https://tp.ngbbs.cn/pic/20230808/1691453361660358_985.jpg
https://tp.ngbbs.cn/pic/20230808/1691453361661896_447.jpg
https://tp.ngbbs.cn/pic/20230808/1691453361662503_102.jpg
https://tp.ngbbs.cn/pic/20230808/1691453361662303_256.jpg

烟与火 发表于 2023-8-8 08:36

https://app.ngbbs.cn/public/emotion/face_068.pnghttps://app.ngbbs.cn/public/emotion/face_068.pnghttps://app.ngbbs.cn/public/emotion/face_068.png

叫我偶吧 发表于 2023-8-8 10:34

https://app.ngbbs.cn/public/emotion/face_068.pnghttps://app.ngbbs.cn/public/emotion/face_068.pnghttps://app.ngbbs.cn/public/emotion/face_068.png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谈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