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招生政策解读
中高考已经结束,连带着小升初也成为热议的话题,现在的小孩实在太累,老师们也逼得紧,长期功利主意导向下的教育教学,不知道要将我们带向何方。中考出来的普高录取分数线,宁国再次冠绝宣城市,在人口基数基本上半数于广德、宣州的基础上,普高线分别高出了45分和32分,可喜吗?其实真的没什么好高兴的,在好成绩的掩盖下,被迫玩无保护蹦极的数量有没有拿出来和人家兄弟县市比一比?!20年前,高考有个630以上,基本就能上清北,现在呢?985都悬!是现在的娃娃更聪明吗?如果单从人类遗传学和概率统计学上来讲,即便把整体人口素质上升的因素考虑进来,我想也不是现在的娃娃更聪明,只是他们比咱们更用功,“更用功”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反正20年前,根本没有谁会玩无保护蹦极。说句不当讲的玩笑话,咱们那个年代,倒是有学生跟老师干架的,呵呵!
最近还有中介在给我推所谓的“*区房”,为此特地研究了安徽省的中考招生政策,该政策详见安徽省教育厅5月11日发布的《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其中第2部分第3小节,针对省级示范高中指标分配政策给予了明确规定如下:
“保持示范高中指标分配政策。按照不低于当地省示范高中招生计划80%的比例切块分解到初中学校,按志愿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不得单独设置指标到校生最低录取分数线。到校指标原则上根据各初中实际在籍且就读满三年以及报名参加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毕业年级学生数,按比例切块分配,指标分配向乡村初中和薄弱学校倾斜,严禁将指标分配与初中升学率挂钩;原则上不跨区域分配指标,防止跨区域掐尖招生。对于2022年仍存在跨区域指标到校的地区,具备条件的,应按照规定的招生范围分配指标;暂不具备条件的,围绕妥善处理好为农村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与防止县域优质生源过度流失之间的关系,以及避免学区房炒作,积极开展跨区域指标到校招生录取办法改革试点,跨区域指标主要分配到薄弱初中,并随着县域普通高中办学质量的提高,逐年减少跨区域分配指标,力争到2024年实现属地招生。易地扶贫搬迁、农业转移人口等政策性特殊情况,由各市教育行政部门结合本地实际做出具体规定,报经同级人民政府同意后公布实施。各市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城市优质普通高中和县域薄弱普通高中对口帮扶机制,通过举办分校、联合办学等方式,实现由跨区域“招好学生”到“送好资源”转变。”
令人不解的是,这个事关千万学子,万千家庭以及可能对房地产市场产生重大影响的政策,从5月11日至今,阅读量只有区区12905。
把复杂的事说简单点,就是从今年开始,宁中录取不得再单独划最低录取分数线,意思就是只要你达到普高线,然后中考排名在你所在学校到校指标范围内,你就有宁中上!此处要划重点!啥意思,鉴于宁国一初整体成绩突出,如果,我是说如果,有可能你考个630分你上不了宁中,也许,我是说也许,人家整体成绩不那么突出的学校,极端情况下考个592,人家能上宁中,是也不是?虽然实际情况不至于这么极端,但是,可以预见的是,今年的中考录取,宁中的分数线肯定是一个学校一个分数,整体突出的学校分数高,整体不突出的学校分数低。
再说无良中介,还特么天天打着“*区房”到处招摇撞骗。成绩中等的娃,如果进了一初,那按照现在这个玩法,初中三年,基本要玩报废!因为,在普高线以上,你只是跟你同校的学生在竞争!
一初真的有必要上吗?
“*区房”还有必要买吗?
不得不说,国家政策真的是惠及普通老百姓的,但是对老百姓的好政策,如果宣传和解读不到位,那也是镜花水月。
本帖最后由 如电亦如露 于 2023-7-3 10:12 编辑
好好好好好好好 楼主想发达的意思 就近读书 不要特意去买XX房 比如说 一初竞争压力大 相比城南竞争压力小些 有指标到校 这样就相对公平些 但一初每年学生人数在下降啊 今年参加中考学生人数6佰多点 只能说不照的到哪都不照,得对自己孩子有一定的预判再去择校 联众 发表于 2023-07-03 10:56
但一初每年学生人数在下降啊 今年参加中考学生人数6佰多点
一初这次多少人进宁中高中部知道吗? 姗姗的童话世界 发表于 2023-07-03 15:24
一初这次多少人进宁中高中部知道吗?
每年差不多都百分之六十左右吧 你说的东西大家早就知道了,指标分配政策也不是今年才开始实行的,好多年前就有了。一初和农村学校最终录取分确实有630~592这么大的差距,但是一初最.优秀的学生比例非常高 楼主说的是为进宁中而选学校,事实上这种想法也成了现在教育的目的! 以后宁中的学区房也不吃香了